《鲤·嫉妒》嫉妒是有力量的

《鲤·嫉妒》嫉妒是有力量的

张悦然主编的《鲤·嫉妒》,黑色封面,如同之前的《鲤·孤独》一样,她仍旧在写作中追寻“80后”的生存印记,为自己、为同龄人的青春做内心的探访。以文学的方式,解析一代人的内心,是很多80后写作者都在做的工作,但张悦然除了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之外,她还要做一个倾听者,倾听那些边缘的、微弱的声音,从而更好地这代人定位。

这次她选择的主题是“嫉妒”。早在六世纪后期,天主教就总结出七宗罪,顺序为:傲慢、妒忌、暴怒、懒惰、贪婪、贪食及色欲。嫉妒位列第二。巧合的是,在古代中国,男子休妻有七出之说,嫉妒也是其中的一条。这表明,嫉妒是有力量的。如此黑色和强烈的情感,应该如何来表达和书写?张悦然说,“本辑《鲤》沙龙,在爱和情感的范畴下讨论嫉妒。我们描写嫉妒,我们拍摄嫉妒,我们阅读嫉妒,我们感受嫉妒,或许是因为,我们在爱着,而且我们依然有能力继续爱下去。”在爱的前提下,探讨嫉妒。然后,才有洁净自己的可能。因为,嫉妒里长着爱,才不会那么黑暗和暴力,才会有和现实对话的可能。

在《鲤·嫉妒》中,嫉妒被全面地描述,几无地方可逃匿。从一些电影(沙龙和角色)、一批照片(小电影和镜子)、一些对话(黑情绪存档录)、一些诉说(态度),直到重头戏――那些虚构的、真实的故事(小说)。有文字,有光影,写出的,记录的,印象的……交汇在一起。有中国的文字,亦有日本和英国的摄影;有女人的访谈,亦有男人的;有关男女爱情的,亦有同性之间的;有80后的嫉妒,也有70后的;有一贯的情感消遣,也有另类80后的生活……

书中难得地写了另一种80后,他们来自贫瘠偏远的地方,通过升学进入大城市,毕业后留在大城市打拼。青春留下的不止是感情的沉淀和积累,还有无法缓解的生存压力。他们尽力地挤进大城市,付出了加倍的努力,敏感的心灵有着不能承担之痛。完全是嫉妒吗?也有自卑。茉莉的《你是模特儿,我是香奈儿》,“我”被别人当作上海人,“放佛这是多么大的称赞,我假装不在乎,但是其实我在乎,我在乎她们终于渐渐地接纳我,让我靠近她们,让我变成她们中的一员。”嫉妒不止来自“我”,也来自视“我”为异类的她们。小饭的《大都会的语言,我从未抵达》,“我没有想到这个大城市提醒着的是我的自卑,不是我的面貌如何粗鄙,而是我有一颗柔软而敏感的心”。都市给了“我”自卑,自卑与嫉妒相连。这是80后的作品很少涉及的现实人生。

除却这些,棉棉、冯唐、彭浩翔等70后直面自己的嫉妒,60后的苏童用嫉妒的角度再解读代表作《妻妾成群》。即便若此,编辑部着力的不是罗列,而是在比较中寻找80后的特色。在《我已不能,让青春连着陆地》中,张悦然细致地区别了70后与80后的差异。“整个青春期的感知都是非常虚妄和空泛的。”“是的,整个青春期,鉴赏力代替了创造力,创造出繁盛的幻觉。”她力图从个人经验中,感觉出青春的缺失。“小时候我也做个班干部,但是成年后最大的愿望就是,不对自己以外的任何人负责。因为你真的不知道有什么可以把大家捆绑在一起,那种凝聚力来自哪里。我们的自由可能过了头,没有连着大地的根系,营养也无法互相补给。”当自由越过一定的界限,就失去了原初的精神意义。而70后的青春,“这个质朴单纯的时代正在渐渐远离,他们和他们的理想终将分道扬镳。”理想离大家而去,无疑,70后还是继承了理想的,80后却一开始就与理想隔离。有理想的一代人,他们会把公共的事务当作奋斗的目标,而80后却能把嫉妒等情感看作生活的全部。

正因为此,张悦然在奇幻小说《怪阿姨》中,描写了失去嫉妒心的苏槐,也就失去了生活的意义。确实,对于80后,情感是如此重要,或者说,如此地被需要,倘若没有,人生无味。幸好,嫉妒连着爱的根,情感便不再虚幻。读这样的文字,其实是在体验一种必将与陆地渐渐相连的青春,当然,你可以将它看作是为这种青春送行。

相关推荐

中国结婚最贵的十大城市 国内10个娶老婆成本最高的城市
word如何在图片上添加图片(word 中含图片怎么)
奴的说文解字解释

奴的说文解字解释

06-27 👁 7441